close

140704_空降QA_031s.jpg  

時間:2014/07/04(五)20:00
地點:中山堂中正廳
出席:導演Aaron Wilson、男主角 莫子儀
主持人:台北電影節策展人郭敏容
譯者:葉子謙
紀錄:李孟灝 / 攝影:Mondo

《空降失落叢林》是澳洲導演亞倫威爾森(Aaron Wilson)的第一部劇情長片,用跨國合作的方式,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,描繪人類共依共存的主題。雖然電影沒有對白,卻透過驚人的聲音設計及攝影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,營造出戰時叢林的情境,令人驚豔。本場次放映之前,導演Aaron Wilson特別提早進入影廳和觀眾打招呼,並在播放結束後與主角莫子儀回到現場,參加映後座談。

140704_空降QA_011s.jpg   

主持人:去年在釜山影展看到《空降失落叢林》時,我就非常喜歡這部電影。比起其他戰爭片,它的元素很精簡、角色很簡單,卻提到在戰爭時期人和人之間的互相依存,及在短暫時間中出現的強烈情感,也用了很豐富的聲音設計。關於在電影中創造戰爭情境的聲音、細微的配樂、及角色心理情境的主觀聲音,我想請問導演,在聲音設計上如何發想?有和特定sound designer合作嗎?還是在寫劇本時就已經設計好了?
Aaron:在正式開拍之前,我就在新加坡住過一陣子,也實地探訪叢林許多次,因此對叢林中自然的聲音很熟悉。此外,我在澳洲農場長大,成長過程被包圍在大自然中,我非常了解周遭環境聲音的影響,以及它在敘事上能達到的效果,因此想將之放進電影中。電影一開始,在全黑的畫面中出現各種的聲音,彷彿要把戰士吸進叢林之中,達成強大的心理及戲劇效果。

此外,我們在新加坡拍攝的時候,在叢林中看見很多墓、器物及祭品,彷彿整個叢林有神靈進駐一般,令人產生敬畏之心。隨著影片拍攝,整個團隊也像主角澳洲戰士一樣,逐步深入到叢林之中,經歷一場生命的改變旅程。

主持人:除了聲音之外,我也對這部電影的對白感到好奇。其實放映前我有些緊張,因為我們並沒有事先告知觀眾電影的對白沒有字幕,怕大家以為出了問題。剛剛觀眾對於莫子儀劇中講的台詞可以理解,所以大家會笑,但當我一個人在釜山影展看到這部電影時,全場只有我聽得懂他在講什麼,當時真的有一種孤獨的感覺(笑)。在這部電影中,當一個澳洲人與一個華人角色被放在一起,導演選擇讓華人有台詞,但除了在台灣、新加坡之外,拿到世界其他影展播放時,莫子儀講的東西是沒有人聽得懂的。我的問題是,為什麼導演會選擇讓澳洲戰士Jim只講兩句台詞,反而是讓莫子儀的角色講了很多話,最後還唱了歌?
Aaron:澳洲這位戰士的設定是空軍,突然從天上掉落到叢林中,他受到很大的驚嚇,因此我想用沒有對白的方式帶觀眾一起去經歷。莫子儀扮演的角色本來就是陸軍,又是華人,對新加坡叢林的環境比較了解,也知道該如何逃離、求生,因此給莫子儀的角色多一點語言。其實觀察他的肢體語言,觀眾自然可以知道他在表達什麼。此外,延續剛剛提到的聲音設計,我們實地錄了許多叢林中不同的聲音,融合所有自然及人的聲音元素,創造出不一樣的氛圍,在這個心靈旅程中,所有訊息的傳達都是依靠肢體與表情。

主持人:我想請問莫子儀,片中所有對白都是由導演寫好的嗎?哪些部分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?對著森林雙手合十膜拜的這些小細節,是你自己提議的嗎?
莫子儀:在和導演合作前,他就給了我們很多資料,因為他已經對歷史、文化背景做了很深入研究。我角色的原型,是以當時新加坡星華義勇軍的一名成員的背景所撰寫出來,戲中大部分台詞是劇本中就有的。至於那些動作,是我在拍攝過程中加入,因為這是華人特殊文化和自然反應,和澳洲人很不一樣。至於最後唱的那首歌「義勇軍進行曲」,是二戰時華人地區支持抗日戰爭的軍歌,非常能夠凝聚士氣,後來才被中共拿來當他們的歌。許多關於戰爭、民族背景的歷史,以及文化之間的衝突,其實Aaron比我還清楚,和Aaron工作最令我感動的地方,是他描述文化衝突的方式,以往在好萊塢電影中,華人的角色常常被功能化、邊緣化,但在這部電影的戰爭背景下,每一個人都只是無奈地想要繼續生存下去。我很高興在工作過程中,我澳洲演員所扮演的角色是平等的,我們一起在叢林中互依互存,面對同樣的悲傷、無奈及思念,雖然文化背景不同,但情感是一樣的,這是我最感動的地方。

主持人:延續文化及語言的話題,在拍攝團隊中,你是唯一一位台灣人及非英文使用者,關於這樣國際製片的背景,你有沒有什麼心得?
莫子儀:我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和Aaron碰面的時候,我和他說:「很抱歉,我的英語不是很好,可能只能用簡單的英文溝通。」他說:「沒關係,我的華語也不好。」這樣對等、互相尊重的態度,讓我很感動。平常去其他國家,大家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你應該要會講他們的語言,但在新加坡工作時,我感受到大家的平等,我不會說流利的英文,他不會說流利的華語,所以互相用一半的英文、一半的華語溝通。
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,長期以來被無奈地孤立,這種感受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們,無論是作為一個演員,還是作為台灣人,都有很多挫敗及自卑。但我認為,一旦我們站上國際舞台,就應該要認同、相信自己,我們和其他國家是一樣的,不應該被國際關係所帶來的自卑感、無助感所擊垮,因為這不是我們所該承受的,也不是我們的問題。(全場歡呼)

Aaron:聽到莫子儀的讚美,我覺得非常感動!能和你及Khan Chittenden(飾演澳洲戰士Jim的演員)一起工作,完成我第一部劇情長片,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經驗。不論是作為一個職業演員,還是作為一個人,我都從你身上學到很多,希望以後還能還有機會和你合作,我想在這裡再次和你說聲謝謝。(兩人相擁,全場鼓掌)

140704_空降QA_015s.jpg

Q:想請問導演,在編劇時有參照任何回憶錄來研究相關背景嗎?另外,片尾的演職員表相當特別,是從上降下來的,而不是從下升上去,為什麼要這樣刻意安排?
Aaron:新加坡在二戰時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戰士,後來我便將他引用在莫子儀的角色的身上。《空降失落叢林》的故事不是來自單一個人的故事或回憶錄,而是綜合我在新加坡及其他地方聽到的二戰經驗,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故事綜合起來,就是這部電影。至於片尾的設計,是我刻意異於一般電影的安排,我就是想做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嘗試(笑)。

Q:雖然戰爭是一個嚴肅的主題,但這部電影令我想起六零年代荒謬劇場等待果陀。我很好奇,為什麼導演要用兩個角色來說這個故事?
Aaron:在不同的影展,確實都有許多人詢問我是否參照不同戲劇來拍攝。對我來說,這不只是一個戰爭電影,而是兩個特殊的角色出現在戰爭的背景設定中。如果拿掉所有文化、性別背景,其實他們就是很單純的兩個人,在共同環境中相遇,必須互助、求生。對我來說,人和人之間的聯結,才是故事的核心。至於在經過戰爭這個心理上、生理上的劇烈轉變,倖存者回到家鄉後,戰爭經驗如何跟隨他們一輩子、他們該如何面對,是我下一部片要探討的主題。 

Q:我想詢問關於電影片名的問題。中文片名《空降失落叢林》很直接地陳述了電影一開始的劇情,和英文片名《canopy》(頂蓬、罩)的意思並不一樣。想請問導演對於片名「canopy」的解釋?
A:電影一開始,片名先出現了中文字「軍」,及另一個日文字,都和英文片名「canopy」有不一樣的意思。我對「canopy」的設定,除了直接指涉主角掉下來碰到的頂端樹林之外,也包括其他隱喻。樹究竟是一種保護,還是一種威脅?從大環境之下看,canopy指的是叢林,而其他片名則可以隱射角色人物內心脆弱、不安的那一面。

  現場直擊影片
 《空降失落叢林》影片介紹
 更多映後座談

 140704_空降QA_002s.jpg 

arrow
arrow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