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3602.JPG  

時間:2014/07/03(日)19:10
地點:中山堂
主持人:策展人郭敏容
出席: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(Ireneusz Grzyb)、導演雅莉珊卓歐文(Aleksandra Gowin
文字:陳虹伶 / 攝影:陳若薇

由波蘭雙導演組所執導的《碎碎戀》,調性詼諧幽默,但實際上深刻探討人際關係與生死議題。本片入選本屆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單元,兩位導演映後還特地來到現場,分享雙導演特殊的工作模式和拍片心得。

Q:請問雙導演的工作方式為何?是兩位一起討論出劇本嗎?還是誰負責指導演員和技術的部份?因為像柯恩兄弟他們會有一些固定的工作模式。
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:一開始先由我發想這個劇本的雛型跟初稿,接著我就和雅莉珊卓歐文分享對劇本的概念,然後我們一起來討論,最後可能加了一些東西、刪掉一些東西,然後把一些東西做個更改。但因為我們兩個對於電影的品味和想法是非常相近的,所以一旦劇本慢慢成形後,我們在指導演員、聲音設計,或在跟攝影師溝通時,都是一起的。我們就像連體嬰一樣,心靈是很相通的,所以在整部影片的拍攝過程裡,我們並沒有很明確的分工說,誰是負責劇本,誰是負責演出這樣。

Q:請問為何電影使用四比三比例的畫面?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如同在劇中裡女主角阿莎有親密恐懼症,以及三位主角之間的關係,為了讓角色彼此間又近又遠,所以我們用了四比三的景框,讓這些角色必須靠得更近來進行演出,但又不能真正地碰觸到彼此,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考驗。

Q:請問導演是否透過搬遺物的角色職業設定來展現疏離感?例如其中一幕,主角們要進房收東西時,發現屋主的母親其實還活著。
A(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):剛看到故事中很多超現實的設定,其實多半來自於真實的狀況,那我剛好認識了一個朋友,他就在從事這樣的職業,所以我們聊到這個故事。當時我就覺得這個職業很有趣,如果是由兩個女生來扮演這樣的角色或是職業,可能又更有趣味性。這兩個女生之間既是工作夥伴,又有一些微妙曖昧的情愫。

一開始整部電影是由好幾個故事構成,我們心中思索的包括兩位女主角還有男主角,其實他們各自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,他們另外都是一部短片,但我在最後寫劇本時,選擇把他們全部融為一體,在同一個劇本裡呈現。而去清理已經過世的人家裡的遺物,在波蘭並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,就是的確存在這樣的職業、提供這樣子的服務。那如同大家在最後看到的那段故事,真實世界裡面也確實曾經發生過,有獨居老人在自己家裡完全被家人遺忘或遺棄,直到這些去收拾東西的人到了家裡,才發現原來這裡有個老人、且還活著,有點微妙又有點哀傷,但又有點超寫實的感覺。

Q:請問最後的大箱子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?當中有無特別的意義?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我們也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東西。(全場大笑)
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:當初在做這個設定的時候,是希望讓三位主角他們去共同進行一段旅程、完成一個工作,目的是讓他們進行這個過程,所以他們做的這個工作、箱子裡面裝的東西是什麼,好像也不重要了。我們只是想讓他們去做一些神秘的事情,我們就像那些主角一樣,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只是跟著他們一起去經歷。

Q阿莎回到家問爸爸以前是否有性侵過她那個橋段,很趣味但又很直接,導演怎麼會想把它擺進這樣子調性的電影裡?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這就是我們很習慣的幽默感。
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:像這種頗帶有黑色幽默的故事,其實沒有特別隱射什麼事情,對我們來這就是好玩的,覺得會給影片增加不同的情緒在裡面。 

Q:請問兩位導演對於人際關係的想法為何?覺得一個人是要和其他人長時間在一起比較好,還是最後都各自分開生活比較好?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:在劇中的三個角色,雖然他們看似彼此相處是很緊密的,但其實他們心裡都有自己獨立的性格或想法,他們都是一個人,只是某些時候還是需要有人在身邊,也許是朋友,也許是親人在圍繞著。所以對於我們而言,這樣子的結局其實算是一個快樂的結局,也是一個令人滿足的結局。因為雖然說在人生裡面,愛情、親情或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,但是個人的自我追求,以及個人性格能得到滿足和發展,也是蠻重要的,所以在故事最後,雖看似三個人都各走各的路,但是他們都得到自己的空間和自由,可以繼續走自己的人生路。

IMG_3567.JPG  

Q:影片中有一幕媽媽在撕咬生肉,請問那個肉是當地的小吃特產,還是咬肉其實是媽媽的怪癖?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這不是一個特別的習俗。只是好像這故事裡面的角色,都會做一些小小脫離常軌的事情,那媽媽其實只是想把那些肉切塊或切成小碎片,但是她想說與其要拿刀、拿砧板有點麻煩,她乾脆用咬的,所以很單純,你看到的就是事實,她只是想把它切成小碎塊,然後放進那碗裡。可能比較特別的是,在設定裡面媽媽是一個素食者,所以她不吃肉,這是戲中她唯一能去嘗到肉的感覺和味道的機會。

Q:影片中有一幕阿莎和彼得第二次在餐廳談話、吃pizza,前景卻有兩個女生在玩飛鏢,背景則有兩個女人在包廂聊天,這樣的空間安排很特別,請問導演為何這樣設計?
導演艾瑞尼克格齊布:第一段和第二段餐廳戲的意思其實不一樣,在第一段的餐廳戲中,因為阿莎和彼得算是初相識,所以在裡面會用一個好像慢慢建立起關係,然後了解彼此的空間,所以環境相對是比較封鎖和親密的。我們會看到除阿莎和彼得外,其他就是店裡面的老闆和外送員,甚至大家看到阿莎的朋友跑去擁抱外送員等受委屈的景象,就是要營造人跟人慢慢建立起親密關係的場景。

在第二場戲裡面,因為他們兩個已經準備要各走各的路,剛好是一個聚餐,所以大家會看到裡面是三組兩兩成對的人。但其實這兩組人馬純粹是個意外,因為我們原先設想好的是其他的角色、做其他的事情,但很不幸地這些臨時演員都臨時有事,沒辦法參與這部戲,所以最後雖然還是找了另外兩組人來,但他們做的事情並不是特別為了劇本的設定。不過仍可參照的部分是說,我們考量到在那樣的場景或空間裡,有三組兩兩成對的人,有點像我們在整部影片中談到的,人跟人的關係可能是很近,也可能是很遠的,有種微妙的距離和平衡。

Q:請問導演如何選擇這部影片的音樂?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關於音樂的使用,大家看到劇中有一組樂團在表演,那也是機遇跟巧合,就是我們在製作這部片的過程中,有一次大家一起到市中心喝酒,然後在一個公園裡我們就看到這個樂團的表演,那坐在那裡聽一聽,覺得這樂團表演的氛圍跟我們想要傳達的東西還蠻像的,於是表演結束後,我們就去跟樂團聊聊天,然後邀請他們來參與影片的演出。至於片中其他部分使用的音樂,我們並沒有特別為了某種戲劇效果去製作,但某種程度上,我們用這樣調性的音樂去維持整部片固定的氛圍,讓它有一致性。

Q:最後一幕房東跟彼得在欣賞女房客跳舞」,請問導演的用意為何
導演雅莉珊卓歐文:這場景在故事裡面,就是房東太太說有一個房客很喜歡表演跳舞給人家看,但曾有觀眾給予我們不同的回應說,這可能對於彼得是一種懲罰,因為他並沒有好好把握機會去跟女主角繼續發展下去,開展他第二個人生,所以到最後他只能坐在一個房子裡面,一直看老太太跳舞。但我自己是覺得這個老太太跳得蠻美的,所以某種程度上,應該是種獎賞,未必是懲罰。那這個故事其實並沒有很強烈的意圖,要給觀眾一個什麼意思,就讓大家在看著很美的畫面的同時,能夠自己去詮釋。

   現場直擊影片
 《碎碎戀》影片介紹
 更多映後座談

arrow
arrow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