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_3515.JPG    

時間:2014/07/01(日)11:20
地點:新光影城一廳
主持人:台北電影獎專員徐祥育
出席:《蠱》黃士銘、劉恩霖導演;《搖滾搖籃曲》陳明和導演、謝惠琪製片;《湖中島》石昌杰導演、藝術指導陳建宏、動畫指導單忠倫;《荒城之月》副導演洪慧珍;《時光沙城》黃雅幃導演
文字:陳虹伶 /  攝影:鍾季恩

《台北電影節動畫片II》播映本屆電影節入選九部動畫短片,創作題材包羅萬象,表現手法新穎多元,令現場觀眾在感動之餘,也非常耳目一新!映後劇組們還特別來到現場,分享故事的原創構想和一路走來的艱辛。

Q:當初為何選擇到捷克學動畫?歐洲動畫和台灣動畫又有什麼差別?
A(黃雅幃導演):我自己的感覺是,因為捷克的動畫學習環境是歸屬在電影學院底下,所以在講述故事時,我們的邏輯性要很強,有時候這反而會變成一個障礙,但有時候自己也會想破除這個框架,嘗試講述比較偏向抽象或視覺藝術的故事。不過歸屬在電影學院底下的好處是,合作的學生團隊因為各個部門獨立學習,大家都非常地專精,能在短時間內完成一部還算不錯的動畫。而當初選擇到捷克,其實也是因為自己很喜歡來看影展,那布拉格是之前的主題城市,我很喜歡那邊的動畫,所以就跑去學習,現在是已經結束學業,開始工作。

Q:《蠱》的完成度和水準可媲美好萊塢動畫,請問你們用了多少人力製作?過程中是否遇到什麼困難?

A(黃士銘導演):因為我跟恩霖之前都在「首映創意 SOFA Studio」,在裡面的創作環境,我們很強調故事的邏輯性還有起承轉合,在故事美術、角色動畫還有後期燈光等,我們的訓練也都很扎實,所以在講這個故事時,我們就希望把先前學習到的經驗放進來,做出一個雅俗共賞的作品。

在完成這影片的過程,當然碰到不少難題,因為在各方面我們都需要找到比較頂尖的人來幫忙,那我們很幸運的是,在技術團隊上得到「兔將影業」的資源,加上有些人力來自前同事。我們在這部作品裡也加入不同的嘗試,像是把3D動畫做得溫暖柔和些,有點像插畫,其實是因為我們覺得,這樣子的環境適合用這樣子的方式來表現,有些少數民族、魔法等比較寫意的地方,可以用2D變形的魅力來傳達,另外女孩子的內心戲,還有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這部分,我們反而覺得可以用2D的方式來表達。所以在做這些嘗試的時候,也花了不少時間在琢磨畫面風格,然後成品出來大家都覺得很滿意,也認為非常地特別。動畫音樂的部分,我們還找了李欣芸老師,她是很資深的音樂製作人。

A(劉恩霖導演):補充一點,我們公司之前有請蠻多皮克斯的老師來上課,所以在動作表演取決上,我們都是比較美式的。可是在《蠱》的動畫裡頭,反而講的角色是比較中國味且比較內心的,因此當美式的表演遇到中國的內心,對我們動畫師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就是你太多,味道就走掉了,但是你做的不夠,東西就會看起來很死板。

IMG_3549-1.jpg    

Q:《湖中島》題材頗硬,但選用水彩畫風,故事後段又變得很夢幻,例如祖母化成一個蝴蝶飛到島上的橋段,請問導演為何想以此方式呈現?
A(石昌杰導演):本來這個案子不是由我執導,是原故事發想者劉琬琳她把故事寫出來,也拍了活動的故事腳本,但她當時要去生小孩,所以沒有時間投注在這動畫專案上,不過228題材是她選的,她覺得228是我們台灣重要的歷史事件,加上琬琳她是女性,她以女性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件。我個人也認為228影響到台灣當代的環境,跟族群撕裂、省籍問題都有關,可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來講228,不可能把它講得很清楚,我自己接了這個專案後,也去看了很多史料,老實說是越挖越多,感覺踏到深水區了。

最初琬琳想在這個故事裡,描述蠻多時代的意義,所以最早的背景是設定在當代,主角是曾孫女,可我就覺得這麼短的時間根本看不清楚誰是誰,所以我就濃縮成三代,甚至我直接將時間點設定在1972年,那年台灣發生很多政治事件,包括中日斷交等等,後來查查70年代,台灣也的確經歷很多外交上的風風雨雨。

為什麼後段感覺比較夢幻?其實它不是夢幻,是在談一個民間的信仰,不管是在哪一個國家,尤其是在台灣,傳說人死後會幻化成動物或昆蟲,回來看自己思念的親人,所以我們是抓住這個主軸。然後我又特別強調主角小時候回憶祖母,她是非常慈祥的,照理說祖母經歷過那種慘痛,是最應該悲傷的人,可比較老的女性都把這種感情隱藏在自己心裡,雖然沒有講話,但我們設定的非常清楚,主角媽媽是非常不能忘卻過去的人,祖母反而可以坦然面對這段傷痛的歷史。

在片中主角根本不知道上代的事,她可能不那麼關心或她被刻意保護,可是我們人在面對生命時,都是非常敏感的,尤其我們那個年代會養蠶,光一個蠶寶寶死掉她就哭得要命,她卻不知道媽媽跟祖母經歷過比她更慘痛的經驗,所以我就是想反映這些感情和探究生死議題。尤其我到了這個年紀,老實說在學校教書,什麼三幕劇、片子應該如何討好市場等,我自己自知甚想,覺得現在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。當然我必須承認這個片子太短了,短到要講的事情好像只能輕輕觸摸到。不過還是很感謝製作團隊,我們這個片子有點建教合作性質,經費非常地少,我到處申請錢、到處被拒絕,從來沒有因為我得過很多獎就佔便宜,我自己也拿很少的錢拍這部片子,感謝大家的幫忙。

A(動畫指導單忠倫):補充一點,關於風格問題,我們早期有想參考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的油畫,所以我們在取決風格的時候,就想以插畫的方式來呈現,然後又考量到動畫角色表演的方便性,我們才選擇3D動畫來製作。其實早期的風格非常像油畫,但因為太超過了,所以還是有拉回來一點像插畫的感覺。而原本想讓動畫像陳澄波的油畫,是因為我們故事也有參考他畫中的隱射。

IMG_3553.JPG  

Q:為何選用少見的版畫來製作《荒城之月》,與導演過去作品風格都很不同?
A(副導演洪慧珍):導演過去風格一直都是屬於比較2D平面,她也很喜歡用木偶的方式來呈現人物動態,有點不真實但又有點有趣。導演的影像風格也是走比較寫意、詩意的方式,她不太在乎故事要好好地重頭講到尾,或怎麼講起承轉人家才看得懂這個故事,她希望以詩意方式表達畫面和情感。這次人物純粹用2D方式製作,假3D的方式去看,尤其是轉頭跟眨眼,讓你看起來蠻像3D,但其實又不是。選擇以木刻版畫的方式去呈現,是因為木刻在那個年代是比較盛行的美術風格,也很多人在做木刻,導演覺得木刻是漂亮的藝術,所以把它放進動畫裡,讓大家看看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美術感覺,也用這方式呈現那個時代下的情感。

Q《搖滾搖籃曲》題材大膽入骨,導演為何想嘗試做比較成人式的動畫?
A(陳明和導演):當時我做這部片沒想這麼多,其實我很喜歡搖滾樂,但對搖滾樂並不是很了解,那我覺得音樂跟性有很大的關聯,所以我當時在想這個本子的時候,其實在想歌,一首歌我會給它一個概念,再找我的音樂夥伴。我們這部片子很特別是因為,大部分動畫都是片子搞定後再給配樂,但我這部片是我的音樂製作人跟我一起往前走,我們很常天馬行空亂聊,然後把這些東西置入進去。

其實過程中有遇到一些問題,因為我們同時要做廣告,同時又要做創作,然後那時候廣告量還蠻大的,所以兩邊動有時候會錯置,那客戶在跟我開會時就會往外看,就是不看我,因為夥伴們都在看素材,就是直接在辦公室看A片這樣。但其實我最希望談的是,用這些不太懂愛的人去講愛,其實我真正想講的是後面,就是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家庭,我們也不能選擇父母親,甚至我也不能選擇我生的孩子未來怎麼樣,也就是說我們都是第一次父母、兒女,過程中我們都是在學習,所以這個片子討論的是「愛」。但大部分人問我都是問「做愛」,比較少問我「愛」這件事,那也是因為我這部片本來要做長片,但時間真的不夠,我期待接下來有機會把故事講完,人家就不會再問我「做愛」了。

IMG_3550-1.jpg  

Q請問《荒城之月》為何使用南管音樂做為背景音樂?
A(副導演洪慧珍):導演對南管傳統音樂還蠻著迷的,他也一直想把這種音樂搭配在動畫上面,是這次的題材也還蠻適合南管,有點憂傷、淡淡的味道,然後不是很強烈的情感,能夠表達男女主角隱藏的那種互相喜歡,但又不能說出的感覺。

IMG_3552.JPG

 

  現場直擊影片
 《台北電影獎--動畫片II》影片介紹
 更多映後座談

arrow
arrow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