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尼柯特.jpg      

時間:2014/06/29(日)11:00
地點:新光影城一廳
主持人:艾爾
出席:德尼柯特導演
文字:陳虹伶 攝影:王玫心

本屆焦點影人德尼柯特,今早首度與台灣觀眾相見!帶來影像富饒意味的作品《機器造人》,因實驗感強烈,影片結束後,導演還特地感謝大家早起看片!

Q:電影不是個快樂的故事,但英文片名取作“Joy of Man’s Desiring”,意義為何呢?
A:片名取自片尾的巴哈樂曲。或許有人會說,這部片很黑暗,在講述工作如何剝奪人的自由和興趣,但我其實沒有那樣的意圖,我的初衷就是要做一部非常樸實、自在,然後讓大家可以更有想像的影片。我過去也看過其他比較強調社會和人的關係的紀錄片,同樣拍攝工作題材,它可能談到資本主義,談到勞力密集的工作如何剝削勞工或剝奪人性,但我並不想這樣做,我只是安靜地去觀察。因為身為一個導演或藝術創作者,在過去的十年裡,我也是為了工作要付自己的房租、生活費,而有些時候在家裡工作,其實我很難去界定何謂工作的分野,因為對我來說,有時候是工作,有時候卻不是,生活和工作是融合於一體的。所以我心裡一直有個有趣的概念在培養、想像著,我想知道說,在工廠工作的這群人,他們每天一起上班、一起下班,一起跟著這些機器和周圍同儕合作時,那會是一個怎樣的景況?因為我很好奇,所以做了一個這樣子的嘗試,然後想讓大家好好地去觀看,也自己去體驗。

另外在這部片裡,我也試圖放入比較詩意的情境,如同大家在片頭看到的,有一位女子對著鏡頭,我們不知道她是在對著誰講話,但我們後來得知,她即是工廠的老闆,她講了一串話後,接著就是一連串生活和工作的觀察,我其實就像是這些工人,在工廠裡真正地生活,我只是單純記錄他們的工作生活,他們就像我們一樣,每天下班後會有不少抱怨,或是七扯八扯等等。生活本身其實就是工作,如同在影片中不斷被提到的,因為工作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生活。

Q:本片以勞工為拍攝題材,導演如何選擇想記錄的工作、對象,及需要觀察的細節?
A:我們在拍攝、發想,甚至最後的剪接階段,都試圖不讓觀眾明確地知道:我們究竟在拍一個什麼樣的工作,或者一個什麼樣的產品。觀眾就跟片中勞工一樣,只知道自己眼前所做的事,卻未必知道最後完成的成品。然後,最初在發想記錄工作這件事時,我是希望能拍到帶有美感和詩意的東西,並不是去探討資本主義,或工廠剝削勞工的方式。我們當初場勘時,發覺加拿大因有勞工規定,所以不會找到像在孟加拉,或一些其他國家剝削勞工的工廠,只有非常單純、手工、工業化操作的地方,但我想若就這樣拍攝下來,觀眾可能會覺得一直看這東西很無聊,所以我希望觀眾能透過70分鐘的記錄,彷彿身在一個很大的工廠裡面,在不同的部門遊走、流動著,看不同的人、不同的機器合作的狀況,但並不會明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而我也刻意將非演員和專業演員混合在一起,所以大家會有些看不清楚,會覺得他們好像都融為一體。我在做這樣的嘗試時,覺得很有趣的,很像在製作遊戲。

另外對我而言,拍攝這部片也算是個小探險,因為我過去都是生活在比較藝術創作的層面裡,當要拍攝不熟悉的環境時,我必須誠實告訴大家,我沒辦法跟你們說,因為我試著融入環境,與他們長期相處,所以我跟他們像家人一樣,可以拍他們拍得很自然。我必須一一造訪這些地方,去了解這些員工,並且去取得他們的同意,然後才能進行拍攝。而如同片中所見,在工廠的不同角落,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勞工,有來自俄羅斯、奈及利亞,和菲律賓的勞工,其中菲律賓勞工在一開始,並不同意讓我們進行拍攝,但我真的很想記錄他們在加拿大工作的狀態,所以我特別在午餐時間去和他們一起用餐,然後跟他們聊天,甚至嘗試用他們的語言與他們溝通,最後慢慢地建立起共識後,他們才同意讓我拍攝,也在後來拍攝過程裡和顏以對。這是我很特別的冒險和創作經驗。

Q:這部片聲音極具音樂性,導演在拍攝時,是否先想好組合機器節奏和音律的方式?還是剪接後製過程中,才把它譜成像是樂曲? 
A:我的初衷是拍一個關於人和工作的影片,但我怕只拍單純記錄東西的紀錄片,對於觀眾而言太具挑戰性、太激進,所以設身處地以觀眾角度思考,我也會想,誰會想要坐在電影院裡,看兩小時一群人跟機器在工作的片子。剛好跟我合作過七部片的聲音設計工程師,他是工業音樂、噪音音樂這類特殊音樂類型的愛好者,所以當他知道我的拍攝計畫後,就和我一起去看這些工廠,然後到工廠裡他就會告訴我,他喜歡這個機器、那個機器,或他中意哪些機器發出的聲音,所以我們在創作過程中會一直討論,甚至有時是爭執該如何記錄這些聲音,或該如何地呈現它們。

因為我的影片是在紀錄片和劇情片的中間,一種模糊的分野,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取捨,我一方面記下機器真實的樣貌,但又不想讓它們只是單純的記錄,所以我以具詩意、美感、音樂性的方式呈現,甚至略帶一些敘事的功能。就像先前的作品凝視動物的100種方式》,我其實是拍了一部在動物園裡面的電影,但並不只是自然紀錄片,把動物們拍下來而已,我會試圖從不同的觀點切進。
還有補充一點,這是部小而精緻的片,我在八天內就拍攝完成。很多時候我們的創作過程可能是,手邊有一部片在拍,另外一部片在剪,然後第三部片子可能是正在做後製,或正在發行,所以我手上常常會有不同的片子在進行。對我而言,八天內做完本片,這是個有趣的、新鮮的嘗試,因為其他作品像是雪國迷景等劇情片,我們要花上兩百萬美金,或者更高的預算去做,但《機器造人》可算是對這產業小小的回應,因為我不需要花大錢,也一樣可以做出我喜歡的東西。 

最後,我其實希望這部片在戲院放映的時候,是用非常、非常大的音量放出來的,這樣觀眾才能坐在戲院裡,跟片中記錄的這些人物處的場景一樣,彷彿被聲音包圍住,然後體驗那種感覺。

 

聽完導演熱情的分享後,你是否意猶未盡?國際影展中獲獎無數的導演代表作,本次皆會在台北電影節放映,不管是劇情片、紀錄片、類劇情的記錄片,各式各樣的作品,喜歡德尼柯特風格的你,千萬別錯過!

 現場直擊影片
 《機器造人》影片介紹
 更多映後座談

 

arrow
arrow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