插畫家畫電影_看動物.看人_Ciao      

圖|Ciao
文|James Callow
譯者|周庭加

本次影展專題所安排放映的五部電影作品,導演們以各具特色的手法與嶄新力道,提出作品背後深埋著的一道難題:我們該如何從人的空間跨入動物的空間、然後再回到人的空間來呢?而這道難題的核心,就在於人與動物之間的空間或距離。無論是以居家、城市,或動物園等這些人為空間作為背景,導演們在處理「觀看」這件事上均著力甚深。

1971年起陸續發表後集結在《Why Look at Animals?》(為何凝視動物?)一書的系列文章裡,約翰伯格(John Bergerb. 1926)思考著人與動物之間的「沉默情誼」(unspeaking companionship)。他認為我們對動物的迷戀(captivation)和禁錮(captivity),其實正註記著動物的消失。據此,他希望動物提供的美學時刻至少能啟發我們去反省關注。這些電影作品欲激化的便是在禁錮空間底下的這種聯繫,不單單只是空間層次的囚禁,更要緊的是凝視層次的囚禁。

奧地利導演伍瑞克塞德爾在《豢養獄》中,把伯格「沉默情誼」概念帶入遊走在社會可接受邊界的居家場域。然而它並不是一部刻意挑釁的電影,而是利用在人與動物關係中如日常生活般的索然無奇,為有聲文字和無聲影像的疏離來發聲。對照著滔滔不絕的飼主們,那些靜默無語的籠中動物其實反將語言的含糊歧義,表達得更為淋漓盡致。

印尼的《演猴論》和土耳其的《街角毛朋友》這兩部作品關照身處在現代化城市困境下的人與動物。不僅止於單純的批判人類剝削和虐待動物的行徑,《演猴論》反映了現代城市中貧窮的狀況足以崩解文明和獸性的界線。同時,《街角毛朋友》則借用伯格的概念,探討街頭的流浪狗在人類社會中的親密關係。電影很謹慎地避免將記錄的狗兒人格化,反而是電影中的社區居民易將自身情感、情緒和社群概念,轉投射到狗兒身上。

法國的《來自猩猩的妳》和加拿大出品的《凝視動物的100種方式》則是以現代動物園為主要場景。《來自猩猩的妳》處理「觀看」的狀態,並將之與「說話」分開。在攝影機拍著紅毛猩猩奈奈特,奈奈特也回望著攝影機的同時,鏡頭外遊客所的討論和對話,大大展現我們對動物的各種臆想,時而痛苦尖銳、時而捧腹莞爾。動物學者研究、解讀動物的行為,然而如同《來自猩猩的妳》所透露的,單純的觀看只會徒增加在理解表面行為時的含糊曖昧。

最後是非常精采的《凝視動物的100種方式》。電影以激烈的手法來強調觀看這件事,探討了動物與牠們所被囚禁其中的非自然環境間的對比。影片的力道來自於一開始用細緻的偏擺鏡頭,拍攝動物的毛髮、犄角、毛皮、羽毛等表面,呈現出近乎抽象的特質,但隨後再慢慢將鏡頭拉遠,巧妙地扭轉觀眾所預期的空間關係。究竟誰才是被關在籠子裡、誰正在看著誰、我們人跟動物,又各看見了什麼呢?

無論人們用多麼高尚的方式來嘗試詮釋、了解動物,或者取得人與動物在身體與心靈差異上的平衡,這幾部電影所運用的攝影鏡頭,最終都顯示著,在區分人與動物兩種觀看凝視角度的空間裡,仍然存在有很多我們尚待了解的部分,以及更多或許難以知曉的部分。

James Callow,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

豢養獄》簡介、場次資訊
凝視動物的100種方式》簡介、場次資訊
街角毛朋友》簡介、場次資訊
演猴論》簡介、場次資訊
來自猩猩的妳》簡介、場次資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