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講者Tom Kondrat 正透過翻譯和在場觀眾講述自己作品的成長與變化  

時間:2014619() 19:30-21:30
活動地點:星巴克台北重慶門市
主講人:波蘭攝影師 Tom Kondrat
翻譯:葉子謙
文字紀錄:鍾季恩 / 攝影紀錄:陳若薇

IMG_1153.JPG  

台北電影節與美麗佳人攜手合作舉辦的城市講座最終回,邀請到曾於2011年入圍英國攝影協會獎的波蘭攝影師Tom Kondrat,和我們分享他在攝影這條路上,啟蒙到開始,現在及未來的作品,從波蘭一路來到臺灣,整個人生過程的紀錄點滴。

開頭Tom就帶來一張張精采的照片,一點一滴地敘述著他人生過程中所經歷的精采時刻。1982年拍攝的照片,除了正好是Tom出生的年份之外,照片內的景物也紀錄著波蘭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成長環境。Tom小的時候受到了父母喜好的影響,習慣以攝影紀錄生活,自從他父母送了他一臺功能複雜的手動相機之後,也正式開啟了他的攝影生涯。12歲那年他的攝影作品第一次被刊登於雜誌上。
20多歲時,Tom前往倫敦,開始了他生涯第一個攝影創作計畫,透過他所創作的裝置藝術作品,將它放置於街頭,觀察著路人看到作品時的真實反應,試著去捕捉觀眾最驚喜的一刻。

在場觀眾專心聽著演講  

接下來的攝影計畫,展現了他多元的創作靈感。作品【隧道人生】,呈現出人生活中的某一個狀態。
「每個人都想要活在舒適圈,而不去嘗試冒險,這個狀態讓我思考著,為什麼人要把自己限制在一個圈圈裡,因為我認為這樣人是不會快樂的。」
而之後的作品,一系列透過黑白光影強烈的對比,為的是向黑色電影致敬,捕捉倫敦奧運舉行前還沒有因奧運改變的倫敦樣貌,甚至是比較紀實性報導的系列作品,警民之間衝突的真實紀錄,都使他在藝術創作的這條道路,有很多不同層面的收穫。

除了比較激烈、藝術創作式的照片,也有比較多是在街頭,或是和親友一同玩樂時所拍攝的作品,在街拍或是隨意拍攝的作品中發揮自己的創作空間,一切都是自然非設計,隨意拍攝到的有趣畫面。這些作品也有Tom一貫的風格,不自覺地延續了之前作品中所隱藏的眾多符號,讓觀者自己去解讀,例如快樂的標語,配上的畫面卻是與之相反的悲情情緒。

主講者Tom Kondrat逗趣的說話方式使現場氣氛熱絡  

Iceland <5.5hours
201012月,Tom獨自隻身前往冰島自助旅行,試著嘗試在這樣每天日照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,如此孤絕、艱困的環境進行拍攝,將近一個月的旅程,對他的成長,與改變有很大的作用。他不斷地用作品去摸索,也是在這個時候,樹立自己在藝術創作的一貫風格。緣自於父親工程師背景的影響,主體放置於照片正中央,對稱、平衡式的構圖,不僅是Tom自己非常喜歡,連在場觀眾,都對這樣的畫面美學深陷不已。

從倫敦到冰島 現在到了臺灣,Tom第一個好奇的是臺灣的什麼呢?
Typhoon blues】是Tom來到臺灣的第一個創作計畫,也因他自己的異國背景,對於臺灣的颱風與地震都非常新鮮好奇,加上他在臺灣的新聞頻道收看颱風動態,看到報導一方面很緊張,一方面也很興奮地想要去拍攝、紀錄這個從未看過的未知景觀。
他不斷地移動,從東北角到中南部,包括颱風的樣貌、當地的人、當地的景觀等等,既是靜止的,卻也有很多動的意象在照片中。在Tom的照片裡,都存在著一種孤寂的感覺,但是Tom也說道,實際造訪的這些地方,都是非常有人情味的,但是透過他的鏡頭所捕捉到的畫面,不自覺融入他自己的冷冽風格,呈現出颱風的可怕。

之後的作品,【The life of the dead】、【Human parasites】,探討著許多不同層面對立的議題,生與死的模糊界線、人類與環境之間互相拉扯,在Tom的照片畫面中都利用景物,像是再跟觀者溝通,照片中的元素都是靜態的,但是他的意義卻能夠被賦予出動態的概念。

主講者Tom Kondrat講述他最新的攝影計畫  

Tom也在活動的最後,開始和大家分享,他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個新的構想。

「一切都是源自於對於臺灣的好奇。」
Tom在環島旅行的過程中,看到了台灣西岸與東岸之間截然不同之處,這使他好奇,「臺灣好像分成兩個很截然不同的環境,西半部就像是一個很大的都會區,東半部則是許多自然景觀所聚集的一個美麗的地方。」試著用四個元素去呈現,陰陽、山水畫、東西融合,以及他對於臺灣的熱愛,透過這樣的影像,將台灣帶到更大的舞台 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。
「照片裡面都有很多的情緒以及動作,用照片這個小小的框框去呈現出他自己看到的情感。」透過不同的角度,帶我們一起看見台灣不同的美。 

活動現場紀錄  

活動最後,在場觀眾也非常積極踴躍地請教Tom一些問題。

Q:如何從數位轉回底片式的創作?
A:我的第一個project是用DCP其他都是底片,一次與其他攝影師聊天、切磋底片技巧,對於光對於影對於底片的一見鍾情,而最後愛上他,離不開底片了。
對我而言使用底片或是使用數位來講,創作的心態是不一樣的。因為數位的心態是一直拍一直拍,你並沒有灌入很多的思考或是思想在照片裡頭,但是回到了底片的拍照方式,你需要等待照片,而不是立即地看到照片,你會去思考,你要慢慢地醞釀。因為底片本身的價值以及等待的時間付出,你真的必須好好思考你要怎麼去創作,來營造出你的構圖,你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你要怎麼去拍攝這個時刻,讓攝影師緩下腳步,好好地去構思這張照片所應該具有的元素與意義。

Q:波蘭的成長背景如何影響你的創作?
A雖然自己並沒有很明確地感覺,但是或多或少都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某方面的影響,也由於我出生的那個階段,整個環境的晦暗、沒有生氣、灰色,這樣的生活經驗,可能也不自覺地潛意識中帶進自己的作品裡。我的創作也未必只受到波蘭影響,因為自己眾多地區遊走的人生經驗,我相信這些經驗都在我的作品中產生了某些結合。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2014台北電影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